建筑技术
 
 
建筑工人  2011, Vol. 42 Issue (09): 774-777    DOI:
专论·综述 最新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分析
陈昌礼,赵振华
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550059,贵阳
Analysis on ke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omestic urban construction waste’s discharge
CHEN Chang-li, ZHAO Zhen-hua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550059, Guiyang, China
 全文: PDF (0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背景资料
文章导读 文章导读
摘要 分析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思想认识、法制建设、技术研发及其现状,指出建筑垃圾减量化排放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问题是地方政府缺乏高效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和操作性强的联动激励制度,提出建立政府主导的利益驱动机制是改变目前状况的积极对策。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陈昌礼
赵振华
关键词建筑垃圾   减量化   资源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legality building, technical research and present status of construction discharge reduction and reclamation is the lack of efficient integrated coordinate discharge reduction and reclamation is the lack of efficient integrated coordinate administrative agency and operable linkage excitation mechanism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ables a proposal that the positive countermeasure for present status is to form a interest-driven mechanism oriented by government.
Key wordsconstruction waste   discharge reduction   reclamation   
收稿日期: 2011-10-27;
PACS:  
基金资助:

基金项目

通讯作者: 陈昌礼,赵振华(通讯作者介绍)     E-mail: chenchangli@11.com
作者简介: 陈昌礼,赵振华(作者介绍)
引用本文:   
陈昌礼,赵振华.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分析[J]. 建筑工人, 2011, 42(09): 774-777.
CHEN Chang-Li,DIAO Zhen-Hua. Analysis on ke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omestic urban construction waste’s discharge[J].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2011, 42(09): 774-777.
链接本文:  
http://www.jzjs.com/CN/     或     http://www.jzjs.com/CN/Y2011/V42/I09/774
 
没有找到本文相关图表信息
[1] 周文娟,陈家珑,路宏波.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对策[J].建筑技术,2009(8):741-744.
[2] 吴志勇.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J].建筑,2009(16):97-98.
[3] 王翔.天津市建筑垃圾处理规划[J].环境卫生工程,2009,17(3):47-49.
[4] 李南,李湘洲.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经验及借鉴[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2(6):41-44.
[5] 罗清海,陈晓明,王衍金,等.工程建筑垃圾处置的调查和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27(6):29-31.
[6] 塞守卫,马保国,柳先成,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与示范[J].建设科技,2008(15):58-59.
[7] 薛菊.建筑垃圾利用的现状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07(4):9-11.
[8] 刘数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综述[J]. 新材料产业,2008(4):43.
[9] 冷发光,何更性,张仁瑜,等.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卫生工程,2009,17(1):33-35.
[10] 王雷,许碧君,秦峰.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与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09,17(1):53-56.
[1] 丁志坤,高宇,林菁,郑素玲. 建筑垃圾再利用相关专利创新规律探索研究[J]. 建筑技术, 2016, 47(1): 82-.
[2] 陈家珑 周文娟, 李 维. 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前提条件
和需解决的问题
[J]. 建筑技术, 2015, 46(12): 1114-.
[3] 佟 勇. 基于工业生态学的建筑垃圾治理模式[J]. 建筑技术, 2015, 46(1): 86-88.
[4] 李海明.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 建筑技术, 2013, 44(9): 795-797.
[5] 孙丽蕊, 陈家珑. 欧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效益分析[J]. 建筑技术, 2012, 43(7): 598-600.
[6] 齐丹丹, 胡鸣明, 石世英. 建筑垃圾资源化关键成功因素分析[J]. 建筑技术, 2012, 43(7): 601-604.
[7] 刘 桦, 雒新杰.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管理体系研究[J]. 建筑技术, 2012, 43(4): 313-315.
[8] 陈昌礼,赵振华.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分析[J]. 建筑工人, 2011, 42(09): 774-777.
[9] 李景茹,林贞蓉. 建筑垃圾减量化研究综述[J]. 建筑工人, 2011, 42(03): 246-249.
?
版权所有 © 2011 建筑技术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广莲路1号建工大厦A座9层,邮编100055 电话:(010)68512449 (010)63928687,63928688 e-mail:jzjs@sina.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