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投稿指南
版权转让协议
期刊订阅单
建筑技术杂志社
扫描二维码,快速进入
《建筑技术》官方主页
2016年 第47卷 第5期 2016-05-15 出版
专论·综述
建筑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验研究
工程实例
工程项目管理
专论·综述
390
关于地下防水工程的几点建议
杨嗣信
从“体系化、系统化的角度,以系统的理念”去防水,才能有效降低防水工程渗漏率,即材料、设计、施工、管理和经济一体化实施。从材料层面来说就是复合防水,如卷材与涂料结合、刚性防水与防水涂料结合、复合刚性防水技术、防水涂料与覆面层相结合。地下工程防水应考虑地下水实际情况以确定防水等级,并应结合使用功能的要求进行制定规范。此外,地下工程防水投资占工程总造价也应相应提高。
2016 Vol. 47 (5): 390-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建筑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392
基于Pushover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
李伯维,张耀庭
以设防烈度为8度的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办公楼设计为工程背景,针对纯框架考虑楼板影响和同时考虑楼板与填充墙影响等三种情况,分别进行Pushover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必须适当考虑现浇板与填充墙的影响;通过改变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研究二级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弯矩增大系数的合理取值,表明我国2010年规范对二级框架结构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偏小,该值在1.85及以上时,能更好地实现延性框架结构设计。
2016 Vol. 47 (5): 392-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396
基于TTF模型的BIM技术在复杂工程施工阶段的需求分析
唐海燕,刘荣桂,韩豫
为解决大型复杂工程施工管理复杂性等问题、提高施工企业对复杂工程管理工作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引入BIM技术。基于任务-技术理论,通过建立任务-技术适配模型,分析复杂施工管理工作需求及BIM技术的优势,阐述TTF模型中施工管理任务特征、BIM技术特征,实现BIM技术与大型复杂工程施工阶段需求的有效适配,有力证实了BIM技术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2016 Vol. 47 (5): 396-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00
多层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模拟分析
王作虎,裴杰,袁非凡,易伟同
多层模板支撑体系是一个有关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系统,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施工进度在不断加快,多层模板支撑体系在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已成为一项关键技术。为研究多层模板支撑体系的力学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施工条件下,混凝土结构形式和钢管支撑架立杆的间距对楼板应力的影响较大。
2016 Vol. 47 (5): 400-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04
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力学性能分析
王作虎,裴杰,袁非凡
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由于具有通用性强、承载力高等特点,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各种原因,模板支撑系统坍塌的工程事故也屡见不鲜。为研究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力学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分析了碗扣节点和支撑架的受力,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碗扣节点呈现出半刚性的特点;钢管的初始缺陷可通过施加虚拟水平力的方法进行考虑;通过折减横杆刚度系数的刚节点模型可简化计算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承载力。
2016 Vol. 47 (5): 404-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07
BIM技术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的应用
李雪梅,姚雨竹
以新乡市某住宅楼为例,结合BIM技术计算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结果表明,该住宅楼建材生产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碳排放量最大,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的99.34%,应视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阶段。利用BIM技术在运营阶段对住宅楼朝向、玻璃材质等环节进行改良,使运营维护阶段碳排放量成功降低347?t,证明将BIM技术与建筑碳排放相结合,能快速直观的反映碳排放量并在设计阶段及时作出参数调整。
2016 Vol. 47 (5): 407-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11
树状柱结构空间三分叉铸钢节点静力性能分析
吴卫华,张云庚,杜文风
某展览厅工程,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树状柱结构空间三分叉铸钢节点在轴力、弯矩分别作用及弯矩和轴力共同作用三种情况下不同分管受力时的最大应力及其分布情况,并分析主分管之间倒角半径变化、分管之间内外壁倒角半径变化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种受力情况下,不同分管受力时,节点最大应力均远小于铸钢材料的屈服强度,说明该种节点有很大的安全储备。
2016 Vol. 47 (5): 411-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16
民航中大型机场网络系统典型设计
潘苏昙,代军,徐亮
随着民航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整个机场的运营模式,同时对机场的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机场规模和用户需求是规划和组建网络的首要前提,基于网络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在民航机场行业的技术应用趋势,采用虚拟化技术,设计综合业务网、地面运行网、离港网及安防网的典型架构。
2016 Vol. 47 (5): 416-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试验研究
420
低掺量高性能矿物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路振宝,王万金,贺奎,贾方方,刘俊元,马强,张乐
研究一种低掺量高性能矿物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包括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电通量,胶凝材料水化程度和水化产物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高性能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工作性无显著影响,在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同时可显著降低混凝土电通量;高性能矿物掺合料水化活性高于矿粉和粉煤灰;高性能矿物掺合料可显著细化硬化水泥浆体孔结构,提高硬化水泥浆体的密实度。
2016 Vol. 47 (5): 420-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24
双曲线函数模型预测螺杆桩极限承载力
刘剑雄,高妍妍,陈亚东
双曲线函数模型可较准确地拟合桩基的P-s曲线,并通过曲线预测该种桩基的极限承载力。根据2个工地6根桩的实测P-s曲线,使用双曲线函数模型预测螺杆桩的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在极限载荷范围内,双曲线函数模型适用于螺杆桩,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度较高,预测方法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2016 Vol. 47 (5): 424-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29
饱和–非饱和土渗流数值分析方法综述
王成华,张燕青
饱和–非饱和渗流是岩土工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国内外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数值分析研究。通过对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分析研究进行总结,从渗流分析模型与方法、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初始条件以及非饱和土降雨入渗边界条件四个方面介绍了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分析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现有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在目前普遍考虑单相流的情况下,应该重视气相的影响;重视非饱和渗透特性的确定,研究数值拟合中各参数的合理取值,同时注重非饱和渗透特性的实验量测;为提高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分析的准确性,应该重视提出符合实际的初始孔压场,提出合理的边界条件。
2016 Vol. 47 (5): 429-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33
静力压实不同厚度红砂岩土变形特征试验研究
彭勃,杨建永,温树杰,潘建平,吴建奇
为研究不同厚度红砂岩土静力压实变形特征,利用自制装置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静力压实试验,得到5种不同厚度情况下的红砂岩土压实试验的压力–位移关系,分析粗土层厚度对静力压实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砂岩土在静力压实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符合指数关系;在相同的应力作用下,土体的应变随厚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红砂岩土的压缩模量随对应应力范围终值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在相同应力范围内,土层厚度越小,土体的压缩模量越小,压缩性越高;红砂岩土的静力压实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压密阶段、破碎阶段和稳定阶段;在静力压实过程中,应变增长存在拐点。
2016 Vol. 47 (5): 433-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37
采煤沉陷水域漂浮建造方法及模型研究
贾宁,胡伟,王东权
针对我国采煤沉陷水域利用方式单一、治理成效不高的现状,提出借助漂浮建造开发建设用地,解决其治理利用问题。通过计算机对实地环境进行模拟,运用三维数字化分析,得出漂浮建造的形态模型和规划布局:单元式漂浮模块可按需组合,结合组团式规划和设施配备构成有机体系。确定由中空的漂浮基座承载构筑物,结合牵拉或桩基方式系泊限位。经结构设计验算,得出基座平面为正方形,与上部构筑物平面面积比为1∶3,顶板、侧板和底板的厚度分别为100,250,400?mm。
2016 Vol. 47 (5): 437-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41
利用插值函数求解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
刘纪陆,刘苏红
利用插值函数逼近地面加速度并结合复数振型叠加法,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用于求解多层基础隔震结构的动态响应,该求解方法能够得出精确解,由精确解作为基础,采用该法可大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避免数值方法所常遇到的精确性、收敛性和稳定性问题。
2016 Vol. 47 (5): 441-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45
地基刚度对框架式动力基础振动影响的研究
师伟,黄丽莉,邱志涛
针对地基刚度对框架式动力基础振动影响问题,以实际工程中某一框架式动力基础为研究对象,考虑地基刚度,建立动力基础三自由度分析模型,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并与规范推荐的双自由度体系模型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而当机器转速小于3000r/min时,双自由度计算时漏掉的高阶振型极易与机器发生共振,应采用三自由度进行设计计算。
2016 Vol. 47 (5): 445-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49
不同钢纤维掺量活性粉末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
唐小翠
研究不同钢纤维掺量活性粉末条件下的混凝土劈裂强度、抗折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分析拉压比、折压比随钢纤维掺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掺入一定量的钢纤维可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轴心抗拉强度;这三个强度之间存在最佳的钢纤维掺量为2.0%;拉压比与钢纤维掺量呈正比例相关关系,其中轴心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拉压比最小。
2016 Vol. 47 (5): 449-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工程实例
453
基于长标距FBG的既有地铁隧道纵向 变形监测与数值模拟
谭林波,陶津,沈圣,沈忱,杨铭悦,吴刚
南水北调工程输水隧洞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将两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分别沿纵向布置在既有隧道结构的顶部和底部,采集穿越过程中的相应数据。对此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后,发现既有隧道纵向应变变化值分布不均匀,呈波浪形变化,且“端部效应”明显,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在相应的可控范围之内。
2016 Vol. 47 (5): 453-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57
华标涛景湾深基坑无内支撑施工关键技术
王凤起,王春根
广州华标涛景湾地下工程紧邻珠江边,基坑平面尺寸约117 m×52 m,地下5层,开挖深度达20.5 m,周边环境复杂、地下水位高,采用冲孔灌注桩加四道预应力锚索支护方案,沿珠江一侧采用薄壁地下连续墙止水,其余各侧桩外设置搅拌桩止水帷幕,桩间加二重管高压旋喷桩的复合支护型式。研究和应用了搅拌桩止水帷幕、冲孔灌注桩、预应力锚索、深基坑施工监测、抗浮锚杆、地下室防水和底板抗裂、钢管混凝土等施工新工艺、新技术,取得了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2016 Vol. 47 (5): 457-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60
侯台公园展示中心绿色建筑技术分析与研究
韩德周,任富俊,王磊,党睿
在目前我国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背景下,通过对侯台公园展示中心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自然通风技术、人工照明与天然光利用技术、噪声控制技术、计量监测技术的分析与研究,说明绿色建筑技术在保证室内舒适度基础上节约建筑能耗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为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提供参考,为绿色建筑的普及与推广提供经验。
2016 Vol. 47 (5): 460-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64
加筋生态袋防护技术在膨胀土边坡中的应用
夏光辉
介绍加筋生态袋的防护技术,针对膨胀土边坡,阐述加筋生态袋的具体施工程序,并对加筋生态袋防护技术在膨胀土边坡的防护应用提出了具体措施,并提出加筋生态袋防护技术在膨胀土边坡具体落实的政策意见。
2016 Vol. 47 (5): 464-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工程项目管理
466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不平衡报价识别与应对策略研究
丛旭辉,郭树荣,吴朋
在云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正态云理论的不平衡报价识别模型,对各投标人工程量清单的不平衡报价进行识别,解决不平衡报价识别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进一步对中标人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不平衡报价及其变化态势做出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2016 Vol. 47 (5): 466-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471
工程项目三大目标的均衡与综合决策研究
文艳芳,贺强
工程项目的综合决策主要基于对工程质量、工期和成本三大目标的均衡研究。工程项目三大控制目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三大控制目标均衡是工程项目综合决策的关键。引入物理规划方法,利用偏好函数建立工程项目质量-工期-成本的综合决策模型和决策者的偏好设置,求解偏好函数,其结果可为项目综合决策提供依据。
2016 Vol. 47 (5): 471- [
摘要
] [
HTML
KB] [
PDF
0KB]
475
UBC和中国规范在莫桑比克的应用比较
陈喜峰,成超,王凯
由于莫桑比克没有其本国的地震区划,在莫桑比克开展大型建设须尽快确定该地的地震烈度。通过对比UBC(1997)和中国规范的地震计算方法,针对具体工程,用两种规范分别计算马普托地区的水平地震力,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马普托地区地震烈度的建议。
2016 Vol. 47 (5): 475- [
摘要
] [
HTML
1KB] [
PDF
0KB]
建筑技术
● 郑重声明
● 声明
● 重要通知
● 欢迎订阅《宏观经济管理》
● 《建筑技术》荣获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 《建筑技术》喜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 《建筑技术》2017年分类总目次
【公告】《建筑技术》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公告】《建筑技术》《建筑技术开发》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
● 《建筑技术开发》征稿启示
期刊订阅
● 第七届(2012—2015年)《建筑技术》《建筑技术开发》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 热点文章
● 征订声明
?
版权所有
© 2011
建筑技术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广莲路1号建工大厦A座9层,邮编100055
电话:
(010)68512449 (010)63928687,63928688
e-mail:jzjs@sina.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