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投稿指南
版权转让协议
期刊订阅单
 
建筑技术杂志社
 
 扫描二维码,快速进入
《建筑技术》官方主页
 
 
2016年 第47卷 第11期   2016-11-15 出版

热点文章(可下载)
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验研究
工程实例
建筑技术标准规范
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与研究
热点文章(可下载)
966 建筑全年动态采光与总能耗模拟方法研究
石铁矛,吴子敬,夏晓东,山如黛
目前国内外的采光与总能耗模拟方法存在分平台模拟、非全年动态、参数化复杂建筑形体建模受限等局限。将Radiance与EnergyPlus在同一平台进行联合,选择犀牛参数化建模软件,采用Preze天空模型,构建基于地域性气候的建筑全年动态采光与总能耗模拟方法,并以某大厦网格外遮阳表皮为例,选择网格尺寸及外遮阳突出外窗厚度为变量,对该法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光量随进深增大而逐渐减小;算例T2在100~2 000 lux照度范围内的全年工作面采光质量最佳;4组算例采暖能耗占总能耗83%以上;算例T1全年采暖能耗最高,但全年总能耗最低。
2016 Vol. 47 (11): 966-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970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传热分析
吴越,郭兴国,彭冬根,黄红
建立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二维稳态导热数学模型,利用CFD模拟分析供回水平均温度、室内温度、盘管间距、埋管厚度、热水流速及盘管管径对热流密度和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流密度随盘管管径、供回水平均温度增大而增大,随室内温度、盘管间距、埋管厚度增加而减小;温差随盘管管径、供回水平均温度、盘管间距增大而增大,随室内温度、埋管厚度增加而减小,而热水流速影响较小。
2016 Vol. 47 (11): 970-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977 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热计量改造节能效果分析
孟莹,姜曙光
针对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采暖能耗过大的问题,在建筑围护结构满足节能要求的基础上实施热计量改造,以克拉玛依市某供热区域改造工程为例,通过采暖期能耗数据分析得出,既有节能居住建筑实行热计量改造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2016 Vol. 47 (11): 977-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974 交叉肋自保温砖的优化设计及性能研究
麻建锁,蔡焕琴,白润山,周苗苗
通过优选制作原材料,分析自保温砖的块型、孔型和肋型,对交叉肋多孔自保温砖进行优化设计。以浮石砂,橡胶颗粒、聚苯颗粒、粉煤灰、水泥等为原材料,采用振动加压成型法,制备交叉肋复合轻骨料混凝土自保温砖,并对其热工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得出该自保温砖的热阻为1.69 (m2·K)/W,空心率为27.1%,密度为881 kg/m3,抗压强度为6.5 MPa,满足寒冷地区的外墙节能要求和力学性能要求。
2016 Vol. 47 (11): 974-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980 地板辐射供暖与散热器供暖的比较分析
唐文,周君明,彭冬根
建立南方地区地板辐射供暖房间的物理模型,利用已知条件对地板辐射供暖房间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计算,得出地板辐射房间各表面的温度、室内的空气温度以及PMV,通过调整地板表面的温度得出当地板温度为26℃时室内热环境最舒适。在相同的物理模型下将地板辐射供暖与暖气片供暖进行比较,比较分析得出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平均空气温度比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房间高0.87~0.95℃。
2016 Vol. 47 (11): 980-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983 复合相变材料建筑墙体保温性能试验及研究
任海洋,刘素芳,刘洋
由相变材料和保温隔热材料制备的建筑墙体,不仅可降低采暖能耗,还可减少室内温度波动,提高舒适度。利用软件对复合相变材料建筑墙体传热过程进行数值研究,分析相变材料融化过程和凝固过程的物性参数变化,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测验测量值进行对比。得出相变材料掺量、相变墙板位置对墙体内壁温度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粉煤灰复合相变材料墙板厚度为6 mm且相变墙板内置时,保温效果最好。
2016 Vol. 47 (11): 983-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987 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墙体节能技术及方法
王玉卓,韩煜
结合调研数据,得出外墙热平衡模型和墙体传热模型;提出以下节能方法:以南北朝向的30°变化范围的建筑朝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于房间面积的5%,寒冷地区的建筑外墙宜选择深色,炎热地区外墙表面为浅色等。
2016 Vol. 47 (11): 987-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990 北京地区户式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热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陈晓宁,杨志宇,陈江平,熊玮
北京是我国寒冷地区的典型代表城市,将北京地区某住宅作为测试地点,对其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热系统进行长期高频的监测,得到了该系统的运行特性及供热效果并分析其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北京地区运行的供热季节性能系数HSPF为3.28,能在满足住户采暖需求的情况下稳定运行。
2016 Vol. 47 (11): 990-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试验研究
993 砌体结构破坏分析及抗震设计措施研究
曹江涛,张庆斌,李志钱
目前震区大量民用建筑多为砌体结构房屋,整体性较差,抗拉及抗剪强度较低,延性较差,材料脆性性质明显,抗震能力较差。分析主要震害现象,并结合规范提出提出整改措施,以提高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2016 Vol. 47 (11): 993-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996 MPC用于砌体结构及其修补加固的试验研究
李悦,白伟亮,刘雄飞,施同飞
为进行磷酸镁水泥用于砌体结构的研究,将新材料磷酸镁水泥用于砌体结构粘结及修补加固试验,通过砖砌块抗压试验、抗折试验和抗剪试验表明,磷酸镁水泥与砌块砖及CFRP之间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将磷酸镁水泥用于砌体结构及其修补加固中具有可行性。
2016 Vol. 47 (11): 996-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999 车辆荷载下受损肋梁楼盖的试验与分析
臧靖,王少杰
以某垃圾转运站二层卸料平台对应的肋梁楼盖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害调查、荷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采用满载垃圾车开展三种工况测试表明,楼盖竖向变形量很小,楼盖刚度较大。引起面层受损的主要原因是分仓缝之间缺少有效拉结、面层与楼盖之间缺少抗剪连接等构造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固补强时应遵循“切断病害、局部增强、加强界面、注重构造”的指导思想。
2016 Vol. 47 (11): 999-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1002 超长混凝土厚楼板施工期开裂性能数值模型与分析
岳媛媛,刘波涛,袁书强,陈适才
基于混凝土指数形式徐变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子程序开发功能,对建筑结构超长楼板的徐变进行计算,考虑水化热温度场计算、温度应力计算,并考虑水化热、动态材料属性、楼板分区及模板拆除等材料非线性以及边界非线性影响,得到楼板水化热的影响规律且增加2%的膨胀率可有效减小收缩徐变。
2016 Vol. 47 (11): 1002-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1005 高碳含量煤渣物性及机械活化试验研究
温丽瑗,陈小平,朱建帆
以茂石化煤制氢的高碳煤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粒度分析仪、SEM、XRD等测试手段对煤渣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和表征;并采用机械活化提高煤渣粉活性。结果表明:煤渣的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和Al2O3,两者合计为81.98%;通过机械粉磨煤渣粉活性可达到110.8%;掺量为10%,粉磨时间为60 min时,水泥7 d和28 d胶砂抗压/抗折强度最大。
2016 Vol. 47 (11): 1005-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1008 框架结构加固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冯孟超,张腾,杨树标
某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主体总高14 m,总长77.5m,横向两跨,纵向十跨,采用独立基础设计。利用软件建立结构加固模型,对原结构、钢支撑加固结构和摇摆墙加固结构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分析,结果显示钢支撑加固和摇摆墙加固均可提高结构抗震承载力,但钢支撑加固法仍可能形成层屈服破坏机制,而摇摆墙加固法更有优势。
2016 Vol. 47 (11): 1008-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1012 GEO-Slope软件在小型坝坡渗流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张家荣
介绍Geo-Slope软件在坝坡渗流稳定分析中的应用,结合陕西省李家沟水库工程的应用,分析不同工况组合下计算结果,提出加固措施,结果表明Geo-Slope软件在坝坡渗流稳定分析中具有计算速度快、可靠性高等特点,应用效果良好。
2016 Vol. 47 (11): 1012-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1015 测量放样中CAD图形坐标与全站仪测量坐标的共享
孙立宝
目前电子全站仪已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施工放样、细部测量、变形观测等方面,但坐标数据主要仍以人工输入为主,点位较多时坐标数据的计算和输入较繁杂,影响准确度。为此研究CAD图形坐标与全站仪测量坐标的共享共用、自动上传,取消人工计算、人工输入的所有环节,简化坐标计算和数据输入,提高了作业效率及精确度。
2016 Vol. 47 (11): 1015-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1018 基于E-Defense振动台试验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后的抗震性能研究
孙芳宁
日本E-Defense振动台在2010年进行的一个4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足尺振动台试验为例,通过分析该结构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分别应用增大截面法和增设钢支撑法进行加固处理,利用ANSYS软件进行建模分析,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增设钢支撑分担了地震作用,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而增大截面法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效果较小。
2016 Vol. 47 (11): 1018-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1021 桥梁结构挠度理论分析和健康监测研究
邓海
从理论角度和实测角度分析桥梁结构的挠度监测技术,根据二孔连续梁的挠度变形得出较简单实用的挠度曲线方程;全站仪挠度观测的试测精度比传统挠度测量精度高,在测量的距离较大的情况下,安置规牌是减小瞄准误差的有效手段;在大跨度桥梁健康检测中,对称加载时桥梁结构的挠度变形值在跨中最大,实测挠度在最不利荷载作用时小于理论计算结果,其他位置基本相似。
2016 Vol. 47 (11): 1021-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工程实例
102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在地下车库中的应用及分析
姜峰,陈勇明,隋焕文
北京五路居回迁安置房地下车库采用现浇空心楼盖结构。与实心楼盖相比,空心楼盖导致截面受力合理,力学性能良好。结构设计中,采用多种计算软件及计算方法对空心楼盖进行了分析对比。
2016 Vol. 47 (11): 1024-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1027 单层厂房改造中的空间整合与功能重塑
武乾,王凤清
西安某钢厂改造为创意产业园需对工业厂房内部空间的改造,在满足新功能需求的情况下,采用保持空间原结构、加建局部空间、整体空间重塑等三种形式,作为展演会议、办公商务、休闲创意、产业服务及艺术创作等用途,并进一步提出了单层厂房改造再利用的五方面注意事项。
2016 Vol. 47 (11): 1027-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1030 在建高层建筑局部拆除技术及安全控制
朱进军,邵勇,杨晓红
某办公楼地上18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20228.87 m2,局部拆除工程作业高度大、环境复杂,下部非拆除区域成品保护难度大。确定平面及竖向拆除顺序,介绍主要构件的拆除方法,拆除方案考虑了拆除特点、周边环境、现有设备情况及工期等因素,达到安全、经济、快速的施工目标。
2016 Vol. 47 (11): 1030-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1033 烟草物流中心联合工房的设计创新
金奇志,李豫华,温晴
以桂林烟草公司物流配送中心联合工房设计为例,分析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思路,以象征、隐喻、结构外露等民用建筑手法构思工业厂房设计,通过立面幕墙光影、屋面曲线桁架等细部构造,使工业建筑厂房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前提下,突破“盒子状”的单调标准厂房模式,赋予工业建筑以丰富的建筑内涵,表现其强烈的现代性、艺术性和唯一性。
2016 Vol. 47 (11): 1033-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1036 办公楼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实例
刘纯,卢亦焱,李娟
武汉某办公楼加层改造工程中,利用PKPM建模验算分析确定了加层的可行性。结合该办公楼存在的问题,介绍墙、板、梁不同位置裂缝的修复和加固措施,提出了剪力墙加厚及其连梁加固的方法。
2016 Vol. 47 (11): 1036-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1039 住宅楼剪力墙混凝土分段置换加固技术
赖秉洪,王若林,陈尚建
某住宅楼位于6度抗震设防区,施工至22层时发现,第20层局部剪力墙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采用剪力墙加固方案,托换方案为分段凿除混凝土,并安装立柱作为永久支撑。加固工程5 d置换了7面剪力墙,保证了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效果较好。
2016 Vol. 47 (11): 1039-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建筑技术标准规范
1042 参考图集《横孔连锁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介绍
张敬书,王丽,李杨,赵俊
介绍横孔连锁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砌块类型、规格尺寸、质量要求和热工性能等。重点阐述砌块墙体堵块、圈梁过梁制作和“热桥”处理等特殊构造及墙体与柱的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等内容。提出砌块墙体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明确砌块的防水措施和砌筑要求等应用技术。
2016 Vol. 47 (11): 1042-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与研究
1047 古典园林风格建筑布局与装饰中的光影美学运用
刘小平,杨蕊
从光影在古典园林景观中的形式表达、园林色彩、园林景观组织空间结构、光影在不同元素中的造型表现这四个角度出发,深入阐释了古典园林风格建筑中的光影审美表现。以大唐芙蓉园为例,分析光影在该园中的建筑布局、装饰应用方法及效果。
2016 Vol. 47 (11): 1047-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1050 陕南传统民居更新生态适应性策略研究
田海宁
分析陕南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墙体、屋顶及布局特点,研究乡土民居更新绿色设计方法,对改善当地居住环境有一定作用,是实现地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016 Vol. 47 (11): 1050- [摘要] [HTML 1KB] [PDF 0KB]
建筑技术
● 郑重声明
● 声明
● 重要通知
● 欢迎订阅《宏观经济管理》
● 《建筑技术》荣获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 《建筑技术》喜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 《建筑技术》2017年分类总目次
【公告】《建筑技术》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公告】《建筑技术》《建筑技术开发》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
● 《建筑技术开发》征稿启示
期刊订阅
● 第七届(2012—2015年)《建筑技术》《建筑技术开发》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 热点文章
● 征订声明
 
 
?
版权所有 © 2011 建筑技术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广莲路1号建工大厦A座9层,邮编100055 电话:(010)68512449 (010)63928687,63928688 e-mail:jzjs@sina.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